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截止2015年5月,全國在建或者已經建成的機器人產業園達47個,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3.2萬畝,到2020年,全國機器人產業規劃投資額已超過5000億元。廣東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惠州、順德、廣西柳州、浙江杭州、麗水、四川成都、江西九江、山西太原、晉城、陜西西安、重慶、天津、上海、河南洛陽、鄭州、江蘇常州、南京、張家港、昆山、徐州、黑龍江哈爾濱、遼寧沈陽、沈撫新城、湖北武漢、襄陽、安徽蕪湖、河北唐山、山東青島、濰坊、湖南郴州、長沙、瀏陽等一批城市的產業園相繼冒出,機器人產業園在近幾年內呈現出“遍地開花”態勢。
地方政府的折騰與轉型夢
里面的人在折騰,外面的人拼命想進去折騰。 在機器人企業人士眼里,地方政府如此熱衷機器人產業園,并不是因為這個產業能夠立刻帶來效益,而是出于轉型的需要。
“我們到各地考察,一聽是做機器人的,政府會十分熱情。”該人士說。這句話的背后,是很多地方政府規劃出來的土地,很多都閑置在那里,不知道應該做什么。就這樣,機器人承載著政府轉型的需要,被奉若上賓。
而事實上,國內很多機器人企業利潤微薄。“很多企業是靠補貼生存。”上述人士說。
哈工大憑借其研究上的優勢,在今年1月份剛剛成立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該集團將配合黑龍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黑龍江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
早在去年9月,黑龍江省就專題調研哈工大機器人產業化工作,同年11月,省長陸昊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組建哈工大機器人產業集團工作。
機器人產業,被當做是黑龍江省新興產業的一個典型,近兩年在黑龍江異軍突起,在全省持續低迷的經濟增長路途上,宛如一個轉型升級的領舞者。黑龍江如此迫切的原因在于該省今年一季度GDP總量2561億元,增速全國倒數第四。
在中部省份,湖南長沙市的《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將于今年實施,將助推長沙市雨花區打造百億機器人產業園。該計劃中稱,未來三年長沙市將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統。明確提出以雨花經濟開發區為主,兼顧其他工業園區。
按照當地政府的描述,該區力爭三年達到100億元機器人產業規模。
還有更大的手筆出現。2013年10月底,重慶發布《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機器人之都”進行量化,提出:到2020年,重慶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在“機器人之都”框架之下,重慶規劃了兩江新區工業機器人和配套功能區、璧山工業園特種機器人功能區,江津雙福工業園服務機器人功能區。
在最南方的深圳,近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向銀星集團頒授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牌匾,這標志著深圳市首個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正式落戶龍華新區。
這些承載著地方政府轉型夢想的機器人產業園就這樣被推上了舞臺。
掣肘:產業配套能力不足
一家外資機器人企業經理宋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有點“大躍進”的感覺。
更危險的在后面,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曾表示,2014年機器人行業是“企業熱、政府熱、全民熱”。不過,曲道奎表示,怎樣避免低水平質量重復等問題,考驗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已經提出每臺機器人補貼8萬元的具體措施,有的城市要求機器人產業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甚至1500億元。
于此相對應的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中國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35家,其中內資企業26家,2014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年產量均小于500臺。
“即便是有產業園,國內企業零部件也跟不上,很多要依賴于進口,國內機器人企業不少成為了集成商,就是因為沒有核心零部件的產業配套能力。”該負責人說。
隱憂:部分產業園恐將成為半吊子工程
產業熱,政策熱,投資熱,這是近兩年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特點,不排除一些政府為了響應號召盲目跟風的可能,一上項目就是上百億元,一定規劃就是N年內多少億元的產業規模,這明顯就缺乏實際調研與實踐操作的理論基礎。在產業園建成后又開始展開招商工作。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客戶,對于工業園區普遍存在的招商引資亂象,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表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投資商實力了解不到位,將土地“拱手相讓”,最終導致在建項目資金鏈斷裂,項目建設中斷,在一些地方幾年前的項目仍舊荒草叢生,沒有實質性進展。
楊建國建議,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招商引資觀念,不應簡單地停留在招商引資的數量和經濟指標上,更應關注項目的質量及效果,從根本上杜絕為了數字搞違規批地的行為發生;同時,還要加強專項督查,從源頭上預防招商腐敗,并對“擱淺項目”予以清退,及時騰籠換鳥。
新戰略說新聞:
園區那么多,橄欖枝那么多,你會選擇哪個呢?新戰略機器人也不好選擇,但是絕對不會選擇那些配套產業不發達的園區。新戰略機器人覺得,各地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需要詳細考察,建立論證,不要盲目和急于求成;更需要一大批懂政策,視界寬,嗅覺敏銳把握時代與科技前沿,對產業規劃,給予實際可行性的建議和立論報告。對落后淘汰的產業項目予以拒之,對前景預期不明,技術瓶頸未能突破的給予慎重,相反前景明朗的產業在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支持和扶助。總之,未來部分停滯的機器人產業園不是招商引資的失敗就是是圈地運動的成功。